政策要聞
國務院印發“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深化創業板市場改革
? ? ? ? 國務院近日印發《“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明確提出了未來五年國家科技創新的指導思想、總體要求、戰略任務和改革舉措。該規劃是國務院確定的22個國家重點專項規劃之一,也是國家首次將“科技創新”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的頂層規劃。
《規劃》描繪了未來五年科技創新發展的藍圖,確立了“十三五”科技創新的總體目標。國家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大幅躍升,國家綜合創新能力世界排名進入前15位,邁進創新型國家行列;創新驅動發展成效顯著,與2015年相比,科技進步貢獻率從55.3%提高到60%,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從15.6%提高到20%;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途徑提交的專利申請量比2015年翻一番,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5%。
《規劃》指出,加快實施已部署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持續攻克“核高基”(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基礎軟件)、集成電路裝備、寬帶移動通信、數控機床、油氣開發、核電、水污染治理、轉基因、新藥創制、傳染病防治等關鍵核心技術,著力解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和事關國家安全的重大科技問題;研發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重大戰略產品,建設高水平重大示范工程,發揮對民生改善和國家支柱產業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凝聚和培養一批科技領軍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創業團隊,建成一批引領性強的創新平臺和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產業化基地,造就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在部分領域形成世界領先的高科技產業。
《規劃》要求,面向2030年,再選擇一批體現國家戰略意圖的重大科技項目,力爭有所突破。從更長遠的戰略需求出發,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力爭在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深??臻g站、量子通信與量子計算、腦科學與類腦研究、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深空探測及空間飛行器在軌服務與維護系統等6個重大科技項目,以及種業自主創新、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智能電網、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大數據、智能制造和機器人、重點新材料研發及應用、京津冀環境綜合治理、健康保障等9項重大工程方面率先突破。按照“成熟一項、啟動一項”的原則,分批次有序啟動實施。
《規劃》要求發展支持創新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持創新創業企業進入資本市場融資,完善企業兼并重組機制,鼓勵發展多種形式的并購融資。深化創業板市場改革,健全適合創新型、成長型企業發展的制度安排,擴大服務實體經濟覆蓋面。強化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融資、并購、交易等功能。規范發展區域性股權市場,增強服務小微企業能力。打通各類資本市場,加強不同層次資本市場在促進創新創業融資上的有機銜接。開發符合創新需求的金融服務,推進高收益債券及股債相結合的融資方式。發揮滬深交易所股權質押融資機制作用,支持符合條件的創新創業企業主要通過非公開方式發行公司信用類債券。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項目收益債,募集資金用于加大創新投入。加快發展支持節能環保等領域的綠色金融。
? 《規劃》指出,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支持符合創新特點的結構性、復合性金融產品開發,加大對企業創新活動的金融支持力度。選擇符合條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為創新創業企業提供股權和債權相結合的融資方式,與創業投資機構合作實現投貸聯動,支持科技項目開展眾包眾籌。充分發揮政策性銀行作用,在業務范圍內加大對企業創新活動的支持力度。引導銀行等金融機構創新信貸產品與金融服務,提高信貸支持創新的靈活性和便利性,支持民營銀行面向中小微企業創新需求的金融產品創新。加快發展科技保險,鼓勵保險機構發起或參與設立創業投資基金,探索保險資金支持重大科技項目和科技企業發展。推進知識產權證券化試點和股權眾籌融資試點,探索和規范發展服務創新的互聯網金融。建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市場化風險補償機制,鼓勵有條件地區建立科技保險獎補機制和再保險制度。(來源:證券時報)